农村宅基地是指村民各自在本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房屋居住,用地面积不超过规定限额的土地。它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旨在保障农民的住房权益和促进农村产业及社会发展。
农村宅基地并不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因为它是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设,不属于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不过,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宅基地的建设应当受到规划和指导,因为这关系到农村土地资源的使用和保护。
农村宅基地的建设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及环保要求,同时地形地貌、自然条件、文化传承等因素也要考虑进去。此外,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宅基地的建设也要遵守相关的环保规定,如控制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垃圾处理等。
除了以上因素,农村宅基地的建设还需考虑村民的实际需求。在新农村建设中,宅基地建设应当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地域风情,保护农村传统建筑和风貌,充分发挥宅基地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农村宅基地并不占用建设用地指标。但在其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同时充分发挥宅基地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