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的行为属于侵犯国家财产权利的行为,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挪用公款罪的最高刑罚是无期徒刑,同时可以并处罚金。因此,挪用公款罪的刑罚是非常重的,一般来说不可能缓刑。
然而,即使被判挪用公款罪,也并不代表一定会被判无期徒刑,刑期长短会根据犯罪行为情节的严重程度以及其他相关情况来予以确定。对于对国家财产实施挪用行为情节相对较轻的被告人,或者是在挪用的资金能够及时追回并且没有对社会造成较大的损失的情况下,法院会根据被告人的认罪情况、悔罪态度、赔偿情况等综合因素进行量刑,从而降低刑期。
另外,挪用公款罪的缓刑要求个案具体分析。根据《刑法》第五十三条和第五十四条规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且认为可以不再犯罪的,可以对其缓刑。但是对于挪用公款的罪行,一般情况下,法院并不倾向于将其判缓刑,因此如果要获得缓刑,需要被告人提供足够详尽的证据和辩护材料,以证明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实需要缓刑。
总之,挪用公款罪的刑罚是非常重的,不可能轻易被缓刑。如果被告人想要获得缓刑,需要提交充分的证据和辩护材料,同时保持良好的悔罪态度和赔偿情况,并且其挪用行为情节比较轻,才有可能获得判缓刑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