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确权是指对农村居民自建房屋所在的土地进行合法性认定和登记,使其获得土地使用证或房屋产权证等法律证明文件,实现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合法化。这一过程可以以一种公正透明、民主参与的方式,消除农村宅基地使用中的不确定性,提高农民的自我认同和土地安全感。
尽管农村宅基地确权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当地政府还会继续拆迁。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宅基地确权的政策来源于国家层面,但是往往执行却落在地方政府的手中,地方政府的权利和利益往往与国家政策的要求不一致。再者,一些农民为了扩大农田面积私自占用、侵占宅基地,这些行为存在安全隐患和法律风险。因此,在确权后,地方政府有必要认真策划和组织拆迁行动,避免出现任何不必要的纷争和危险。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可以出台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对涉及到拆迁的部分简单明确的规定,加强对相关部门工作的监督力度,真正实现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此外,农民应当提高防范意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做到不将原有的宅基地用于非法用途,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只有政府和农民携手共同推进宅基地确权的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各方面的平衡和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