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生产和居住的基本场所,它在农村土地制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宅基地的继承问题,法律规定也很明确。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宅基地的继承对象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宅基地的继承对象包括:
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继承人;
2. 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继承人;
3. 夫妻与子女的共同继承。
此外,法律还规定宅基地不能交易、赠予、抵押等,也不能向外地迁出,只能传承给合法继承人。
二、宅基地的继承方式
1. 法定继承:根据法律规定的继承顺序继承宅基地,如无法确定继承人,则按照公示的顺序继承。
2. 遗嘱继承:宅基地的原始持有人可以在遗嘱中表明继承人和分配方式。但如遗嘱未经公证或者公正,被继承人提出异议的,仍需按法定继承方式处理。
三、宅基地的继承手续
1、宅基地的继承要办理民政部门认定继承感情的手续;
2、办理继承时要提供本人身份证明文件、已故原居民身份证明文件(不完整的,需同时提供户口簿和旧居民身份证明)、相关亲属身份证明文件、房屋建设或使用批准文件、当前房屋状况或土地使用合法证明、死者遗嘱(如有)和离婚协议(如有)等材料。
综上,农村宅基地的继承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受到法律保护。继承的顺序也明确规定,如有遗嘱可按照遗嘱进行继承。在办理继承时,需要提供相关的材料和办理身份证明手续,确保继承权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