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协议是指政府与拆迁对象签订的书面协议,旨在规定双方在拆迁改造工作中的权益、义务、补偿标准等内容。然而很多情况下,拆迁协议并不完全合法有效,比如在协议签订前政府未经征地程序、协议内容过于苛刻等情况下,拆迁协议就会被认为无效。在这样的情况下,拆迁对象应该如何赔偿呢?
1.法律诉讼
拆迁对象可以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法院最终认定拆迁协议无效,政府就需要按照法院判决标准进行赔偿。同时,如果拆迁对象因此遭受了经济损失,也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向政府进行相关经济索赔。
2.协商谈判
如果拆迁协议有些条款存在争议,拆迁对象也可以和政府进行协商谈判,通过和平解决的方式来解决争议,并得到相应的赔偿。在协商谈判的过程中,拆迁对象需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坚持自己的合法要求,同时也要尊重政府的合法权益,通过沟通谈判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3.搜索帮助
如果因拆迁协议无效导致的赔偿问题比较棘手,拆迁对象可以通过向拆迁律师或相关公益组织寻求帮助。这些律师或组织能够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维权指导等方面的支持,帮助拆迁对象制定合理的维权策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拆迁协议无效的情况下,拆迁对象不要过于恐慌、感到无助。他们应该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积极维权、择时法律途径,同时也可以通过协商、协助等多种方式保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