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查农村宅基地的时间通常由地方政府确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推进。一般来说,宅基地是指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用于建设农民居住的住宅、生产生活设施及附属设施。但由于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农村人口流动,一些人占用了宅基地并建造了非农业用房,甚至进行了不当使用和乱占乱用现象,也就导致了农村宅基地混乱不清的情况。
为了规范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地方政府在不同时间提出了清查宅基地的计划,例如,北京市从2019年开始实施宅基地清查,计划于2021年完成。清查宅基地可以帮助地方政府获取真实的宅基地使用情况,对不规范的建设和不当使用进行整治,规范土地用途,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地资源。
清查农村宅基地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 宅基地的产权归属情况:是否已经登记确定,属于什么批次的宅基地,本地是否存在农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现象;
2. 宅基地的规划建设情况:是否按照规划建设,是否建设了非农业用房,是否存在占用公共用地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3. 宅基地的使用情况:是否为农村居民自用的住宅和生产设施,是否长期闲置或者流转给他人;
4. 宅基地的改革情况:采取哪些措施推进农村宅基地的改革,是否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益和农村居民的获益。
因此,清查农村宅基地的时间一般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并结合农村土地管理的各项政策来推进。这是为了规范土地使用秩序,推进乡村振兴以及建设美丽宜居农村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