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将规定用途的公共财物用于非法占有、私人使用或者滥用职权等行为。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公共财产纳税人权利,损害了国家形象和公共信任,因此被视为一种犯罪行为。
对于挪用公款500万的行为,其属于情节较重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其具有巨额财产犯罪的性质。一般来说,挪用公款500万属于低额范围内,但是由于其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的严重性,属于危害较大,应该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
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其应被认定为犯罪,依据其数额的大小、情节的严重程度和其所造成的损失程度等综合因素加以考虑罚。在这种情况下,该行为可能面临拘留、有期徒刑等刑罚,其刑期可能在5年左右。
同时,根据我国司法实践的情况,对于挪用公款犯罪行为,其分为轻、中、重三个程度,情节越严重的犯罪行为所受到的刑事处罚也就越严厉。对于挪用公款500万的行为,如果犯罪人在犯罪后加强了自我克制和有悔过之心,有可能减轻其刑事处罚,而如果其行为导致了较大的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则可能受到更加严厉的刑事处罚。
总之,对于挪用公款500万的犯罪行为,其应受到刑事处罚,而具体的刑罚量刑与犯罪人的情节,犯罪后的表现等多方面综合评估得来。整个审理过程应严格遵循司法程序,确保犯罪人得到公正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