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是离婚双方就财产、子女抚养、赡养等方面事宜达成一致的书面协议。然而,离婚协议中的债务是否能够执行取决于债务的性质和责任主体。
首先,对于夫妻共同承担的债务,离婚协议一般规定债务由双方按比例分担。这种类型的债务所需承担的责任主体是双方,因此离婚协议按比例分担的作法是合理有效的。
其次,对于某一方单独承担的债务,需要看清楚债务责任主体是谁。如果债务责任主体是债务人本人,那么离婚协议规定的由一方承担,另一方豁免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但如果债务责任主体是双方共同,则离婚协议可以起到约束作用。
最后,如果债务是共同担保的,而且另外一方被法院判决需要承担偿还的责任,则离婚协议中的约定可以对已判决的责任产生约束作用。
综上所述,离婚协议中的债务分配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若债务责任明确、作为双方共同债务,离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如果是单方面承担的债务,则需确定债务责任主体是谁,离婚协议并非具备法律效力的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