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至关重要。在实际操作中,农村宅基地的移交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下面就具体解析农村宅基地怎么移交。
一、农村宅基地的性质
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制土地上的,供农户在土地上建房居住并享有使用权的土地,并不属于土地私有。无论是农户个人或是家庭,也不存在以土地为基础的产权。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确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是指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对宅基地权益享有从属于土地使用权的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只能将其使用权转让给有合法需求的他人,并经有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登记。
三、宅基地移交的相关手续
对于农村宅基地的移交,需要按照政策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主要如下:
一、申请出售宅基地
农民需携带宅基地土地证、户口本及其它相关证件原件和副本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机构办理申请出售宅基地。
二、审批
当农民申请出售宅基地后,相关部门将就宅基地的审批、交易标准、程序和时间等方面作出评估,评估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交易。
三、合同签署
当双方达成交易协议后,需依法签署相关合同,将具体协议和交易内容明确化。
四、缴纳税费
在交易完成后,双方需缴纳相关税费。税费主要包括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以及其他相关费用等等。
五、办理相关手续
当交易完成后,需办理宅基地的土地证变更,将土地流转登记移到新主人名下。
综上所述,农村宅基地的移交不仅需要申请办理相关手续,还需要在政策规定的时间和标准内操作。希望农村土地管理和农民本人能够保持警惕,按规定标准办理农村宅基地的流转和移交,合理保护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发展的合法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