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个人或单位占用、支配或转移国家、集体或公共机构的公款的行为。在我国,这属于刑事犯罪,主要根据挪用公款的数量来判定惩罚的严重程度。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金额在2万元以下或者情节较轻的,可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公款数额在2万元以上但不超过10万元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在10万元以上但不超过50万元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有可能并处罚金;挪用公款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将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以上至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如果对挪用公款的犯罪情节进行了重大改变,那么刑事判决也会有所不同。如采取阴阳合同的形式虚报开支,把国家、社会资金转移至个人卡、个人账户,就属于重大挪用公款的情节,通常会被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总之,挪用公款是严重的犯罪行为,受到法律的惩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遵守法律规定,严厉打击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保护公共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