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抚养权是比较成熟的法律概念之一。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抚养权是指子女在未成年期间,由父母一方或双方依法履行的抚养、教育、照顾、保护等权利和义务。而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抚养的期限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的法律规定的约束。
首先,民法典中规定,子女在未成年期间的生活和教育等由父母共同负责。这意味着,在未成年期间,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和照顾是共同的责任。这个未成年期间实际上是指子女不满18岁的期间,而在这段时间内,父母应该一直为孩子负责,直到孩子成年。
其次,根据《婚姻法》的相关规定,未满十周岁的子女由父母或者其他近亲属或者有关单位指定监护人负责监护;十周岁以上未满十四周岁的子女,由父母或者其他近亲属或者有关单位指定监护人负责监护,并且可以告知父母或者其他近亲属的意愿;十四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可以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监护行为提出异议。这意味着,未满十四周岁的子女需要有人担当监护人的角色,监护人也需要尽职尽责,抚养孩子直到孩子成年。
最后,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监护人应当在能力范围内,负责未成年人的抚养、教育、保护、代理、监护和管理事务等。而监护人的期限是至未成年人成年。这个期限也是中国法律体系中关于抚养期限的重要规定之一,意味着监护人需要抚养、保护孩子到孩子成年为止。
综上所述,根据中国法律体系中的相关规定,抚养的期限是至孩子成年为止,同时父母和监护人都需要尽职尽责,履行好抚养孩子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