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按照土地的性质分为两类:耕地宅基地和非耕地宅基地。
1. 耕地宅基地
耕地宅基地是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宅基地条例》规定,耕地宅基地的面积原则上不超过家庭户口数的3倍,面积上限一般为1500平方米。在农村,每户家庭一般都有耕地,因此耕地宅基地数量会根据家庭户口数的大小而有所差别。
2. 非耕地宅基地
非耕地宅基地包括了不适宜耕种的山区、沙化土地或者是公共设施、绿地、道路、河道等用途不是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非耕地宅基地的面积比耕地宅基地小,最大不会超过750平方米。非耕地宅基地通常会根据土地的使用情况和土地的质量来做出具体的规定。
另外,对于农村宅基地的位置,不同地区的规定也不太一样。一般来说,规划的宅基地位于集中居住区的中心,而耕地宅基地则位于农田中心,方便农民生产的需要。对于非耕地宅基地的位置则更加多样,一般都是在集体经济组织旁边。
总之,宅基地的分配需要根据当地的规定和实际情况来进行,并且还需要考虑到土地的质量、用途和家庭人口等因素。这样的规定可以有效地保障农民的住房权益和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