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家庭或集体所有的用于居住的土地。在农村宅基地制度实行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农村宅基地是否需要发放房产证。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下面是笔者的看法。
首先,发放农村宅基地房产证可以保障农村居民的产权。由于农村宅基地是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农村居民的房屋属于自建房,没有法定的产权证明,这就导致了农村居民的产权难以得到保障。一些不法分子经常在农村内以低价购买宅基地或强占宅基地建房居住,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发放房产证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产权证明,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也可以打击一些违法的房屋交易行为,保障农村的稳定发展。
其次,发放农村宅基地房产证可以改变农村土地利用方式,推进农村土地的规划利用。目前,农村的土地利用方式比较单一,大量的土地被占用用于建房居住,造成了一些农村资源的浪费。如果能够发放农村宅基地房产证,可以使农村宅基地的合法性得到认可,农村居民可以利用宅基地建立农家乐、庄园、观光农庄等服务业项目,改变农村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农村土地的规划利用。
最后,发放农村宅基地房产证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居民逐渐适应都市生活方式,在建筑、教育、医疗、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如果能够发放农村宅基地房产证,可以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更多的城市人口投资农业农村经济,推进乡村振兴。
综上所述,发放农村宅基地房产证对农村居民的权益保护、农村土地利用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建议政府在政策制定中应该加强对农村宅基地制度的管理和监管,优化农村宅基地制度,将其纳入到国家法制化建设的轨道,为农村居民切实保障产权、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