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确权是指对农村集体土地上的住宅用地,依法确认并登记为村民所有的行为。我国农村宅基地确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延安实验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因为当时农村土地的产权结构混乱,群众的宅基地使用权无法得到保障,导致许多群众入不敷出,无法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给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因此,政府出台了农村宅基地确权政策,通过解决农民住房问题,促进新型农村建设,增强农村发展后劲,以及保障社会稳定。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08年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已经走到了全国,2018年“一类户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出台,加速了农村宅基地确权和使用权盘活的进程。这使得劳动力增收、新型集体经济模式探索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截至目前,已有23个省份完成了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确权率超过95%。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以及对农村宅基地政策的深入推进,农村宅基地的确权和流转将在未来逐步推广和完善,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