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之一,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如果一个人挪用了公款,但是后来又主动归还,那么面对此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应该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对犯罪者实行惩罚性的制裁,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而归还公款,仅仅是犯罪行为中的一部分,因此,即使归还,犯罪者仍然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且可能面临一定的处罚。
其次,如果犯罪者在挪用公款后,能够及时主动认错、追究责任、赔偿损失,以及积极向有关部门申报,那么在处理上也应该给予适当的宽容,但这并不意味着会豁免犯罪者的法律责任。
最后,应该加强管理和监管,减少类似违法行为出现的机会。建立公款监管机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实行多层次审批制度,规范公款使用手续,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都是必要的措施。
总之,对于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虽然归还可以减轻罪责,但并不能豁免法律责任,只有依法严惩,加强预防才能达到彻底杜绝这种行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