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是指农村集体组织或政府按照法定程序划拨给农民的居住土地,是农民们实现居住、生产和经营权益的重要保障。宅基地租赁问题一直备受农民关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宅基地可以出租,但是宅基地租约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年,而且在租赁期限到期后,是否可以续期,涉及到宅基地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一些地方,对于宅基地租赁续期的政策并不一致。例如,广东省2017年颁布的规定,对于乡村集体土地,宅基地租期限为30年,到期后可以再次签订租赁合同,续期最长不得超过30年。但是,同时存在着一些地方并未明确规定宅基地租赁续期政策,由此造成了农民们的不确定感和权益风险。
为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宅基地管理,一些省级和市级层面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规定。例如,2018年8月,山东省印发《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规定宅基地租赁期限为30年,租赁期满后,租赁双方可以协商续约,但是每次续期不得超过30年,直到宅基地退出集体所有制。
此外,2019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七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宅基地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应当在宅基地租赁合同上注明租赁期限,并鼓励出台宅基地续租政策,满足农民稳定居住和经营的需求。
综上所述,虽然宅基地租赁续期政策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制定出台,但是越来越多的省级和市级层面开始逐步出台规定和政策,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加强宅基地管理。农民在租赁宅基地时,应当注意签订规范的租赁协议,明确租赁期限和续租方式,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