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背景下,城镇化建设迅速推进,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也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对于农村宅基地的规划和管理也受到了关注。
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村集体为农村居民(农民)家庭提供的自用住房用地,是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农村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2.8亿农民家庭,总规模约2.5亿亩,其中宅基地用地大约3亿亩。
在当前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日益凸显。按照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宅基地是用于农民自住的房屋用地,不允许用于经营、出租。但是,由于一些地方的乱建乱占现象,并对宅基地进行商业性改建或非法出租、及非农用途变更,导致不少宅基地被“收回”或者“拆除”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对于农村宅基地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那些违规使用宅基地的行为将加强打击和处罚。并要求各地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农村宅基地政策的具体要求,规范宅基地的使用和管理,促进农民安居乐业。
因此,所有农村宅基地都要拆迁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根据国家规定,宅基地应当按照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用途,坚决禁止违规用途、违规租赁、出租、转让、抵押,对于存在非法占用等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予以查处,采取相应的行政措施和经济补偿。在保障农民住房需要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