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给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用于居住的土地。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速,农村宅基地的继承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那么,继承的农村宅基地能继承吗?
首先,我国《宅基地条例》规定,宅基地属于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土地所有,农民在享有宅基地使用权的同时,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比如保护耕地、水源等资源,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让、出租、抵押、赠与宅基地等。因此,在农民因故去世后,其继承人或遗嘱继承人只能继承宅基地的使用权,而不能继承所有权。
其次,继承的农村宅基地的继承权应当依法受到保护。根据《继承法》规定,如果农民没有立遗嘱,则其宅基地的继承权应当由其合法继承人行使。如果农民立了遗嘱,则其宅基地的继承权应当按照遗嘱进行分配。当宅基地的继承人被确定后,应当及时到乡(镇)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宅基地使用权的登记,以保障其合法使用权益。
最后,应当加强农村宅基地继承的管理和监管。乡(镇)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继承登记制度,明确权属关系,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宅基地使用的监管,严格查处宅基地“三转”等违法行为,保障宅基地的合法使用和所有权。
总之,继承的农村宅基地只能继承使用权,而所有权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在继承过程中,应当遵循法律法规,保障继承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和监管,提高土地的保护和利用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