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涉及财务管理中的违法行为,主要是将属于国家或组织的公款用于个人利益,造成了财物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财务挪用公款的主要罪行包括以下几种:
1.贪污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贪污罪是指国家和集体组织工作人员在国家、集体组织的经济组织、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中,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侵吞、私分、截留、挪用公款罪。犯罪行为情节轻微的,可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是死刑。
2.挪用公款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其他担任财务管理职务的人员侵吞、挪用、截留、私分或者非法占有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的资金、存贷款或者其他财物罪。犯罪行为情节较轻的,可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重的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是死刑。
3.财务造假罪:财务造假罪是指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或者财务人员,为谋取非法私利,对公司财务进行虚假记账、隐瞒有关事项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财务造假罪犯罪情节情节较重的,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一般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4.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是指国家和集体组织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权力或者地位,或者利用工作机会或者知识,侵占国家、集体组织或者单位的公私财物罪。犯罪行为情节较轻的,可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严重的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综上所述,财务挪用公款非常严重,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也很大。一旦发现挪用公款行为,应立即报警、移送司法机关进行调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