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法律规定了未成年人的法定年龄为18岁。因此,在法律层面上,小孩要获得独立的行为和意志能力需要等到18岁以后。但是,与此同时,儿童抚养权的规定却与孩子的年龄并没有直接关联。儿童抚养权的规定主要与孩子的生活和健康等方面有关。
在中国,《婚姻法》中规定,子女的抚养权应该由父母共同行使。如果父母分居或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应由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行使,但应以最大化满足孩子的利益为底线。如果因为其他原因,父母不能行使抚养权,那么孩子的抚养权就应该交由有关机构或者其他恰当人士代为行使。
在实践中,孩子的抚养权在父母离婚的时候往往会成为争议焦点。通常,孩子的抚养权会向居住条件和抚养孩子的能力更加强的一方倾斜。但也可能出现孩子被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忽略抚养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法律对于孩子的权益加强了保护。在保障孩子权益的同时,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监护人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增加抚养费等。
总的来说,小孩的抚养权与年龄没有直接关联,它主要是基于孩子的实际情况以及父母的居住情况和抚养能力等因素,以最大化维护孩子的利益和权益为原则。无论孩子多少岁,都应该得到父母和社会的关注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