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务员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明知道自己没有使用该款项的权力,直接将国有财产或者公共财产挪用于非法用途。这是一种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涉嫌犯罪的罪名包含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等。
如果一个人挪用公款7万元,他将被控以挪用公款罪。根据中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挪用公款罪包括三种情形:挪用公款、挪用集资款和挪用保险基金。如果公款挪用数额较大,即是超过10万元的话,根据刑法规定,该犯罪行为将面临刑事追究。
关于刑事处罚的具体情况,根据我国法律,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 情节
公款量少、用途清晰,情节较轻;反之,情节会加重。
2. 用途
公款挪用后的用途也会影响刑事处罚。如果使用非法用途的公款,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或者影响国家安全等严重后果,刑事处罚也较为严厉。
3. 对国家的损失
挪用公款是将公共财产挪用为私人利益的犯罪行为,会导致国家或公共单位的财产损失。对造成国家或公共单位的经济损失以及社会影响的大小,也会对刑事处罚造成影响。
总体来看,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属于比较严重的刑事犯罪,很难逃避法律制裁。据我国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而对于挪用7万元的情况来说,根据具体情况,被判刑的时间都将是数年,刑期也将根据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