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孩子的抚养权是依法归属于父母双方的。但在夫妻离婚后,为了维护孩子的权益,法律规定必须确定孩子的抚养权。一般情况下,孩子的抚养权会判给母亲,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是如此。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孩子的抚养权不是默认归母亲的。婚姻法规定,在离婚时,如果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法院判决,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事由可以由父母双方协商确定。如果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未成年子女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地的情况,按照有利于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成长的原则作出判决。因此,孩子的抚养权不是绝对归妈妈的。
其次,判决孩子的抚养权时,法院会考虑以下因素:
1.未成年子女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特点、习惯和兴趣等个人情况;
2.父母各自的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收入来源和工作稳定性、教育程度、与子女之间的亲子关系等情况;
3.未成年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就近入学、医疗保障、亲属关系等情况。
综合以上因素,法院会判断孩子的生活、教育和情感需求等,作出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判决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母亲照顾孩子的能力确实更高,因为母爱是天生的。但也应该认识到,父亲同样能够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对于未成年子女来说,重要的是保证父母双方与孩子之间的稳定亲密关系,帮助他们顺利成长。
因此,孩子的抚养权不是默认归妈妈的。在离婚时,通过合理、公正的方式判决孩子的抚养权,有利于维护孩子权益和家庭和谐。同时,社会也应该注重加强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角色,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关爱和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