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宅基地是指农村集体所有制下的土地,由村委会或乡(镇)政府依法对个人或家庭划拨并颁发土地使用证后,可以在其上建造住房及附属用地。宅基地作为农村居民的合法住宅,通常是不会受到执行的。
然而,如果农民在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存在违法行为,比如占用道路、污染水源、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那么这些行为是受法律制裁的。在这种情况下,宅基地房屋可能会被执行或拆除。
此外,在宅基地使用过程中,如果因为债务纠纷需要执行,只有房屋建设和土地使用权作为不动产可以进行执行,土地使用权是不能被拆除或拍卖的。也就是说,农民使用宅基地的土地和房屋仍然受到法律保护,被执行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总之,在合法使用和建设宅基地的前提下,农民可以放心使用和享受自己的住房及附属用地。只要不违法、不违规,不符合法律规定,宅基地房屋一般不会被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