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按照国家土地法规定,在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内,国有土地上,依法划定、登记并使用的“村民宅基地”。农村宅基地作为村民合法居住和生活的土地,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功能,而户籍则是公民基本的身份认证方式,对于继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户口在农村宅基地上是能够继承的。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农村宅基地是属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范畴之外的,宅基地的产权是村民集体所有,属于集体所有制,而不是国家所有制或私人所有制。因而,村民在宅基地上建房并入住后,不能像城镇房产一样取得‘房产证’,但可以获得宅基地的使用权。此时,宅基地使用权的所有人为村民集体,而使用权则分予村民个人,所以户口在农村宅基地上是能够继承的。
在农村宅基地的继承中,应该遵循村民委员会的民主程序,由全村民议决决定如何分配宅基地,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法规定,继承人以户籍为依据,但应该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过公正评估,按照相应的比例分配给继承人。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保障农民宅基地权益,对于农村宅基地的继承权也加强了保障,让村民将其权益稳定、有序地传承至子孙后代。
综上所述,户口在农村宅基地上是能够继承的,但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地方政策,尊重集体和个人的产权,保障继承人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村庄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