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不立案的情况只存在于极少数特殊情况下,具体如下:
1. 报备错账:因为某些原因,公务员或单位负责人可能会将公款用于错误的用途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该错误是真实无碍的、出现次数较少并且被及时报备,那么案件可能不会被立案处理。
2. 恶劣影响较小: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小,没有造成重大影响,影响范围也较小,那么案件不一定会立案。
3. 按规定退还公款:如果挪用公款的人在被查处前及时主动退还公款,那么案件有可能不立案。此时,挪用公款的人有可能接受相应的行政处罚。
4. 已经过了追诉期限:挪用公款一般存在一定的追诉期限,在这个期限到期后,案件就无法再立案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情况只是针对特殊情况下的不立案处理,如果挪用公款情况严重,或者已经造成了重大影响,那么肯定会被立案处理。挪用公款是违法行为,不管情节轻重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作为公民,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争取自己和社会的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