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项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意味着被告在职务上滥用公共资源来满足自己的私人需求。这种行为不仅对公共服务和财政稳定造成影响,而且打击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损害了政府的声誉。
对于挪用公款36万的案件,判刑的多少年取决于很多因素,例如被告的社会地位、犯罪情节严重程度、是否有悔罪表现、是否赔偿被害人等。一般来说,挪用公款的刑期最长可达20年,判刑期间也可能被要求赔偿被害人。
在我国,挪用公款被视为“贪污罪”或“职务犯罪”,可根据犯罪嫌疑人挪用的金额等级判刑。以36万的金额为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量刑标准和司法实践,被告可能会被判刑5到10年不等。但如果情节极其严重,如数额特别巨大或涉及其他犯罪行为,则可能被判更长的刑期。
此外,被告的年龄、健康状况、前科记录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刑期的判决。最终,仍需要以法律为依据,根据案件中各个因素的综合评估来确定判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