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协议离婚是一种和平解决婚姻纠纷的方式。当夫妻双方在离婚协议中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后,婚姻关系即被认定为已解除。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协议离婚后仍有可能发生纠纷,而离婚协议也并非绝对起诉的障碍。
一年之后起诉的权利:虽然当事人协议离婚后可以达成协议并解除婚姻关系,但是在协议离婚后,一些新的情况可能会发生。例如,如果一方无法遵守其在离婚协议中承诺的义务,或者协议后双方发现存在未被协议覆盖的财产分割问题,那么离婚协议可能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效。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双方已经解除了婚姻关系,因此,任何纠纷都必须通过法庭诉讼解决。
此外,可以在离婚后的一定时间内提起诉讼。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六个月内,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申诉的,视为放弃上诉权利。”也就是说,当事人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六个月内可以向上诉或起诉,而协议离婚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这段时间内提起诉讼。如果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未进行上诉或提起诉讼,则离婚判决生效,离婚协议将成为有力的法律文件。
总体来说,虽然协议离婚是一种和平解决婚姻纠纷的方式,但是在一定情况下,双方仍有可能因为资产分割、原生育权、抚养费、子女抚养等问题进行法律诉讼。因此,离婚协议不能完全排除起诉的可能性,当事人应该根据具体案例进行决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