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职人员或公共机构利用职务之便,把属于国家或公共利益的资金用于个人或其他非法用途。在中国,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将受到法律的追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挪用公款的刑法责任是根据挪用金额的大小决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金额在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最高刑期为5年,如涉及职务犯罪,最高刑期可为10年。因此,挪用公款47万元的犯罪嫌疑人,如果没有其他情节加重处罚,最高刑期应该是5年,最低刑期则应该为2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判刑的具体时限还取决于法官的判决裁量,而该情况的具体判决需要具体分析。
此外,挪用公款还可能受到其他法律的制裁。例如,受害方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追回挪用的公款,同时还可能受到纪检监察部门的行政处罚和组织处理。
挪用公款违反了公共利益和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会严重破坏社会公信力和政府形象,因此被视为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建议每个公职人员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时刻保持诚信和清廉,不要将公共利益和个人私利冲突在一起,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正正义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