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宅基地在我们的法律上是一种特殊的土地性质,一般都是指以村民家庭自用住房为主,可以辅以一定的附属用地的地块。据我了解,对于宅基地是否能够继承的问题,与遗产继承相关的有两个法律基础,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另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父母确立的宅基地属于家庭财产,如果父母逝世,其子女可以成为宅基地的继承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宅基地继承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村民家庭贫困和无自住住房的情况下,家庭成员才有资格继承宅基地。此外,继承人还需要依照农村土地政策的要求,完成相关手续,获得相关证明文件,方可获得宅基地的权益。
对于《农村土地承包法》来讲,宅基地在农村土地利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养老保障的重要资源,也是村民家庭发展生计的必需品。在宅基地的承包上,法律规定,宅基地承包权是以家庭为单位向村集体用地管理部门申请取得的,并且宅基地承包期限应不少于30年。承包期满后,若在续承时有合法传承人继承,则可以续约。若无继承人,则由村集体所有,并由村集体决定征用、流转或安置无宅基农民。
因此,总体来讲,在法律上,宅基地是能够继承的。当然了,具体的继承申请过程及相关资料证明等问题需要按照当地政策具体处理。同时,作为村民家庭,应当及时关注土地政策的变化,努力拓展资源利用空间,提高自身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为自己的未来打造更加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