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职人员在行使职务时,将属于国家、集体、单位、个人的公共财产侵吞、占有、使用或者借用,以达到非法目的的行为。对于挪用公款500万的情况,会被定为重大挪用公款罪。
重大挪用公款罪是指侵吞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单位的公款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在相关岗位上工作时间较长,或者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危害国家、集体、群众利益的行为。若挪用公款数额在500万以上,则属于数额较大。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重大挪用公款罪的量刑一般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当法院判定一个人有挪用公款罪时,首要的事情是确定他所挪用的公款是否涉及到犯罪底限。如果挪用的公款数额不到法定底限,将被视作非罪行为;如果挪用的公款达到或超过犯罪底限,将构成刑事犯罪。
除了数额问题外,法院还会考虑其他情节,如挪用公款的时间长短、手段、目的、是否有违法所得及是否赔偿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法院会根据不同的案情进行量刑,以保证量刑公正和合理。
总之,挪用公款是破坏政府形象、损害公共财产、违反职业道德和国家法律的严重行为,应该受到惩罚。对于挪用公款500万的情况,应该依照刑法规定,严格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