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当公务人员或其他负责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把公款挪用到个人或他人的账户中,就构成了挪用公款罪。该罪行的危害性十分严重,它不仅损害了国家财产,还有可能引发社会贪污腐败现象的扩大。因此,法律要求对挪用公款者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那么,挪用公款要坐牢,判刑如何呢?
首先,挪用公款罪的刑事责任是由人民法院根据罪犯所犯的罪行情况以及情况的严重程度决定的。在中国法律中,挪用公款罪属于重罪,犯罪人需接受刑事制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罪刑事判决的赔偿额应当是造成的损失金额的100%至300%之间,同时需要依据犯罪嫌疑人犯罪时的情况适当从重处罚。如果造成的损失金额超过5000元,犯罪者将会被判处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如果损失金额超过50000元或者其他严重情节,犯罪者将会被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造成的损失达到500,000元或者以上或者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犯罪者将会被判处7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判定挪用公款罪时,法院还会考虑到犯罪嫌疑人的自首、认罪悔罪等情况,以及其他配合司法机关处理案件的情况。例如,如犯罪嫌疑人自首,可以减轻罚责。另外,如果犯罪嫌疑人是第一次犯罪或者犯罪情节较轻,司法机关会酌情从轻处罚。
总的来说,挪用公款属于严重违法犯罪,犯罪人应当受到严厉制裁。为了预防挪用公款的出现,非法使用公共资金被发现时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法律手段 ,从源头上防范和打击此类犯罪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