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是指双方在离婚过程中就财产分配、子女抚养等事项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的协议书。在一些地区,离婚当事人需要在法院的调解下达成协议,而在另一些地区,则可以自行协商、签订协议。签订离婚协议能够有助于解决离婚过程中的矛盾和纷争,具有减少离婚纠纷、保护当事人权益的作用。那么,离婚协议签了有没有法律效力呢?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离婚协议是有法律效力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协议应当是当事人自愿达成的。离婚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并经人民调解机构确认的,具有法律效力。”也就是说,只要离婚协议是双方自愿达成的、经双方签字或盖章,并经过调解机构确认的,就具有法律效力。
那么,离婚协议具体有哪些法律效力呢?首先,离婚协议具有民事上的法律效力,即协议书中的条款可以作为双方的民事行为依据,如财产分配、子女抚养、探望等事项。其次,离婚协议还具有诉讼上的法律效力,即协议书可以在离婚诉讼中作为证据予以证明。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离婚协议仅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对第三人并不具有约束力。 如果离婚协议违反法律规定或公序良俗,导致其中某些条款被认为无效、违法,那么该条款无效,但不影响其他条款的效力。如果税务部门认为有逃税现象,将不承认离婚协议产生的权益变更。
综上所述,离婚协议签了是有法律效力的,但是需要当事人在签订协议前,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和自身权益,签订协议时应当明确相关条款的约束力及其法律效力。如果不能自行处理好协议,当事人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或律师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