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其他财政资金管理人员,在执行公务或管理职责中,违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将公共财产擅自据为己有或者违法借用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而且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那么,挪用公款达到多少钱将会坐牢?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挪用公款的行为属于贪污罪、受贿罪和侵犯财产罪的一种。其中,挪用公款罪被认为是贪污罪的一种表现,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把承担的财务职责中留给国家的公款,用于个人或其他人的事务。而犯罪的数额大小则决定了罪犯所面临的刑罚。
按照我国刑法规定,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情况下,属于刑法中规定的有期徒刑以上的重罪。挪用公款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且不超过100万元的人员,属于刑法中的贪污罪;挪用公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且不超过1000万元的人员,属于贪污罪,其刑期可达到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人员,则属于特别重大贪污罪,其刑期可达到二十年以上或者无期徒刑。此外,在刑事行为中,若罪犯能够积极认罪和赔偿,也有可能减轻或免除处罚。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根据其数额大小来判定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因此,为了避免形成恶性循环,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公款管理,在工作中尽量做到诚信守法,建立规章制度,提高公务员道德素质,树立廉洁从政的意识,保障公共财产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