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把承担的公务或者使用的公款、公物、公车等公共财产,用于个人或者其他不法目的。通俗地说,就是把公共的财产,用于私人利益。
挪用公款属于贪污犯罪中的一种,依据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有以下几种情形:
1.挪用公款到非法场所使用;
2.挪用公款进行赌博、购买彩票、打麻将等违法活动;
3.挪用公款用于出国旅游、购买房产等个人消费;
4.挪用公款用于偿还个人债务或为他人谋取私利。
那么,要想犯罪,挪用公款的时间要达到什么标准呢?通常认为,挪用公款的时间越长,犯罪的情节就越严重,刑罚也就越重。
具体来说,挪用公款的时间分为初犯和多次犯罪两种情况。初犯的挪用公款如果金额较小,一般认定时间在三个月以上就会构成犯罪,如果涉及金额较大,时间会相应延长。而多次挪用公款的情况下,可能就更严重了,时间的确切界限应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所挪用的公款数额等情况而定。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挪用公款的时间间隔多久才构成犯罪,要根据情况来决定,但是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追究挪用公款者的法律责任,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公共财产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