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14岁被视为是未成年人,因此抚养权的归属会受到法律的保护与限制。根据《婚姻法》规定,对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子女,抚养权归属由监护人、父母之间协商决定。如果双方无法协商达成一致,那么就需要由法院进行判决。
在判决抚养权的归属时,法院会考虑到孩子的利益和健康成长。在对抚养权的决定中,法院将综合考虑父母的经济状况、生活环境、家庭情况等方面因素,以及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已经能够明智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那么法院将会给予其优先考虑。如果孩子无法表达意见,那么法院会通过孩子的监护人或其他合法代理人来代表其意愿。
在考虑孩子的意见时,法院不仅仅只是听取其口头意见,还会综合考虑其实际需求及家庭背景等方面因素。如果孩子的意见与其利益和安全相违背,法院有可能不会完全采纳其意见。
总的来说,在未成年人抚养权方面,法律注重保障孩子的权益和利益,对孩子的意见十分尊重和重视。然而,如果父母双方能够和睦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依照目前的法律,应该以协商达成的最终协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