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是离婚后双方达成的一份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其中包含了离婚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对于离婚协议中的欠款问题,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一般来说,欠款的时效性是国家规定的债务时效规定。一般情况下,民事债务的时效为3年。也就是说,如果离婚协议中规定的欠款属于民事债务范畴,那么其时效期限为3年。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离婚协议中的欠款时效期限为3年,但也存在着一些例外情况。比如,在协议中双方有约定欠款金额的还款期限,那么协议中明确的还款期限就会覆盖法律规定的债务时效规定,欠款时效期限将以约定为准。
如果协议中没有就欠款金额的还款期限进行约定,那么就以法律规定的债务时效规定为准。如果欠款已经超过3年,那么协议中对于欠款问题的相关约定将失效。当然,如果欠款的时效期限已经到了,但是之前借款人曾经承诺还款,而且还能证明有相关的书面记录,那么借款人仍然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因此,当离婚协议中的欠款时效失效后,双方需协商,尽快解决相关欠款问题,以避免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