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在农村地区,对农民家庭以及集体成员,在集体土地上依法依规确定、确权、登记的专门用于生产生活的承载用地,并不得转让、抵押、出租、转包、转股份。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地方部分农村宅基地规划存在严重不足或缺陷。一方面,一些农村宅基地规划过于简单,仅仅是以一个点或者面的形式勾画出个人或家庭的土地使用范围,并没有更加精细地进行规划,难以满足农民家庭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地方的农村宅基地规划并不充分地考虑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关系日趋紧密,农村宅基地对于农民家庭和集体成员的特殊意义也日益凸显,但缺乏长期的规划、设计与管理。
因此,一些专家学者呼吁,农村宅基地在规划上需要“重新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因素,使得农村宅基地更好地满足农民家庭的实际需求。具体措施包括:对于已有宅基地,应该对其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合理规划宅基地面积、布局、建筑条件等方面提供切实保障;对于新建宅基地,应该从整体、系统、规划的角度出发,兼顾土地利用、环境问题,规划有序、分布均衡、生态能力强的农村空间;逐步实现“用地定期检查与更新”,及时发现和纠正一些农村宅基地规划上的错误和不足。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也应该进一步完善,使得农民家庭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