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家庭的基本生产和生活用地,是农民家庭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农村宅基地的批准和使用应该遵循几个原则:
一、宅基地划出必须合法、公平、公开。农民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取得宅基地划出的合法凭证,宅基地规划、批准许可、补助资金等工作需以下放到基层实行公开、公示、公述,保证农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二、宅基地应该划既得合适,尽量节约农村土地。《农村宅基地条例》规定,宅基地的面积,应当根据家庭经济条件、生产生活需要、土地资源状况、自然生态条件等因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度划定,避免过度浪费农村土地。宅基地划分及面积核实应该依法依规进行,确保农民合法权益。
三、宅基地的使用应该符合规定。农民取得宅基地后,对宅基地使用应当以居住为主,但也可以发展绿化、养殖、种植、旅游等经济用地或公益事业用地,但需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环保政策和农村土地资源利用规定。
四、关于收取宅基地面积管理费用。根据我国现有对于农村宅基地相关规定,尽管管理费的标准不一而已,但公共设施、硬化道路、绿化配套等费用按照实际缴纳,可以适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标准。但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是国家的法定权利,一旦农民获得宅基地的使用权,不应该再向农民收取宅基地面积的费用。
总之,作为农村的一份重要经济组成部分,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是需要遵循法规的,又需要考虑到现实配合下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不同地方的管理规定标准也不一样。因此,当地农民如果想的明白,就可以不必顾虑是否要收费,而是可以多注意当地的规定与管理规范,了解自己的权利,提高自我意识,防范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