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是指国家为解决农村土地问题而特别划拨给农户进行生产、居住等用途的土地。在中国,宅基地是由国家管理的土地资源,而非个人私有财产。因此,对于宅基地的买卖,涉及到土地所有权、土地利用权等法律问题,需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按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农村宅基地不能买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宅基地土地使用权不得出卖、转让、抵押。”《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宅基地不得转为非农用地。”这两条法律规定明确了宅基地的使用权不能转让,因此在法律上,任何个人或单位都不得买卖宅基地。
如果有人以非法的方式将宅基地上房子的在土地证上登记为自己的产权,并将宅基地进行买卖行为,那么这种行为是非法的。这种非法行为不仅有可能导致商业性开发进入农村,在乡村间产生新的地类,进一步破坏农村环境和土地资源;而且会使农民失去土地利益,使宅基地制度失去本来的初衷和价值,严重危害农民和国家长远利益。
因此,在农村宅基地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认真遵守法律规定,保护和维护宅基地制度的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对非法买卖宅基地的行为进行打击和处理;同时,也要加强对宅基地制度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到宅基地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使宅基地制度能够更好地为农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