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的“宅基地法”,宅基地是指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个人提供居住和生产、生活所需要土地的承包、使用和管理方式。因此,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经济组织,而使用权则属于农户。农户可以凭借宅基地证书,合法地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
至于宅基地的买卖问题,根据《宅基地管理条例》规定,农户可以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房、经营农业生产等,但不能转让宅基地。这意味着,农村宅基地只能作为世袭的财产传承给后代,但不能买卖。
但是,这一条规定在一些地方并不得到严格执行,发生了宅基地买卖、出租、抵押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农村宅基地不足,农民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些层级上之间的关系:有些村委会、乡政府的干部,通过改变土地性质,从中赚取非法利益。
虽然宅基地买卖解决了一些农民的贫困问题,但也给农民带来了一些隐患。例如,如果买卖方面存在纠纷,农民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同时,由于买方不能合法拥有宅基地,面临着随时被收回的风险。
综上所述,虽然农村宅基地是农民的生产、生活资产,但宅基地不能买卖。尽管有一些法律漏洞,但也不能违规行事。作为农户,保护和利用好自己的宅基地才是正确的选择,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投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