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拆迁的加速和安置房的建设,拆迁安置房买卖纠纷也日渐增多。这类纠纷的核心问题通常在于买卖双方签署的合同,并不明确规定了物业权、使用权、转让权等权益的归属和限制,导致了一系列的纠纷和法律诉讼。
处理拆迁安置房买卖纠纷需要依靠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在具体处理中,可采取以下途径:
1、协商解决:在出现纠纷时,首先应该尝试进行协商解决。如果纠纷的性质比较简单,可以直接双方协商达成解决方案,比如补偿、退还货款等。
2、申请仲裁:如果协商无果,还可以选择向当地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申请仲裁的前提是必须达到真实、具体、争议、合法四个条件。申请仲裁后,仲裁委员会会派遣专家团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并在一定期限内做出仲裁决定。
3、提起诉讼:如果仲裁无法解决争议,双方也可以通过提起诉讼的方式进行处理。这种方式适用于民事纠纷的解决,但诉讼过程时间长、成本高,如果胜诉后,还需要与原告进行履行判决的协商或者强制执行过程。
在购买拆迁安置房时,卖方和买方应该尽可能明确规定物业权、使用权、转让权的归属和限制,防范风险,同时建议购买方在交易前对房产权属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审查相应相关证件,毕竟这是一项重要的投资,决策需要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