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财产协议是夫妻离婚时关于财产分割的协议书。离婚财产协议为夫妻离婚后的财产归属、利益保障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离婚财产协议需要具备法律效力才能被认可。
首先,离婚财产协议的效力与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密切相关。我国《婚姻法》对离婚财产协议的制定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依法制定协议,明确双方的财产权利和义务等。双方在协议书上应该签署并加盖公证机关的公章。如果离婚财产协议符合这些法律规定,那么其具有法律效力,可受到法律保护。如果离婚财产协议没有遵循法律规定制定,则可能无效。
其次,离婚财产协议的效力也与司法机关的认可密切相关。在协议书签订后,需要提交至司法机关办理离婚手续。司法机关在审核协议的过程中,会对协议书的内容进行审查,如果发现协议存在不合法的地方,会要求双方重新协商,重新制定协议。只有经过司法机关认可后,离婚财产协议才具有法律效力,并可执行。
综上所述,离婚财产协议的效力在于其是否遵循法律规定制定,并经过司法机关的认可。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经过司法机关审核通过的离婚财产协议才是有效的,具有法律效力。但离婚财产协议的效力也是受限制的,如夫妻在生育、抚养子女、账目档案等事项上存在争议时,司法机关认为离婚财产协议对后代利益不符合法律规定,则该协议就会失去效力。在制定离婚财产协议时,要注意遵循法律规定,对细节要做到严格认真,从而确保协议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