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挪用公款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犯罪行为,一旦定罪,处罚也会比较严厉。在法律上,挪用公款被认为是贪污犯罪的一种,根据刑法的规定,处罚应该按照贪污犯罪的情况进行处罚。
首先,如果涉嫌国企挪用公款的行为是属于被动行为,也就是说国企的管理人员没有主动去挪用公款,而是被某些人逼迫或者诱导去挪用,那么法律会对其从轻判决,一般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其次,如果涉及国企挪用公款行为是主动性的,也就是说国企的管理人员自己有意识地去挪用公款,那么法律会根据挪用的金额大小和危害程度判罪。如果挪用金额在10万元以下,情节较轻,那么判处行政拘留、有期徒刑或者罚款等处罚。如果挪用金额在10万元以上,情节较重,那么一般会被判处3-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如果挪用公款的行为还涉及到其他犯罪情节,比如滥用职权、受贿、隐瞒会计核算真实情况等,那么刑期和罚金都会更为严厉。
综上所述,国企挪用公款是一项不法行为,一旦涉嫌此类行为,必须要依照法律进行严肃处理。判罪的严重程度将取决于挪用的金额和危害程度,同时也会视其涉及的其他犯罪行为来进行处罚。对于国企管理和监督人员,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守护公款的安全和合法使用,以保障国企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