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职人员以及其他职务人员非法使用、占有或转移公共财产,通常是指国家机关、政府部门或政治团体的财务范畴内的公款,用于个人的私人利益。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挪用公款被视为一种贪污犯罪,违法者会受到刑事惩罚。而判刑的长度取决于挪用公款的数额大小以及造成的损失。
根据中国刑法,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罪行将被定为犯罪,最高可处死刑。一般情况下,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不足1000万元的挪用公款罪行将判处10年有期徒刑及以上的刑罚。当数额超过1000万元时,则将被定为重大贪污罪行,刑期往往会更长。因此,挪用公款多少钱判9年并不是固定的规则,因为具体的数额要视情况而定。
另外,挪用公款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也需要被考虑,如果该行为对社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或影响,判刑长度也会相应增加。同时,如果违法者能够主动退赃、认罪悔过,法院也会酌情减轻判决。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不仅会导致个人的刑事责任,还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影响。在职务人员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切勿违法挪用公款,以免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