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根据数额的大小和不同情节,对挪用公款数额在14万元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判决结果。
若挪用公款数额达到10万元以上,但不满100万元,初犯者面临3到10年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严重者,法院可以判处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根据犯罪行为的情节严重性,是否有悔罪表现等因素,法院会酌情从轻或从重裁量。
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少,通常不会涉及到刑事责任,而可以通过追回和处理的方式解决。如果犯罪行为已被发现,最好及时向领导或有关部门汇报,并积极采取纠正措施来避免被惩罚或减轻惩罚。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及其严重程度都不可忽视。一旦发现此类行为,应及时报告,并由有关部门给予严肃处理,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