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职人员或工作人员挪用属于公共财产的资金,用于个人消费或其他非法用途的行为。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违背了公职人员的职责,而且损害了税款的合法用途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非常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因此,挪用公款的行为在我国是被严格禁止的,一旦被发现将受到刑事打击。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构成贪污罪,最高可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如果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情节特别恶劣的话,甚至可能会被判处死刑。
除刑事责任外,挪用公款也会受到行政责任的追究。公职人员或工作人员一旦被发现挪用公款,其职务将被撤销,工作人员将被解雇,同时还要承担赔偿责任。因此,挪用公款不仅会坐牢,而且会失去工作机会和社会形象,生活将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非常危险和严重的违法行为,不管是从刑事责任还是从行政责任来看都面临着极高的风险。因此,公职人员和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切实维护公共财产的安全,遵守法律法规,远离挪用公款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