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犯罪嫌疑人如果被抓获,必须经过法律程序,进行审判。如果被定罪,将面临严重的刑罚。
根据中国现行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的,或者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贪污、挪用、私分公物的,构成贪污罪、受贿罪或者挪用公款罪,依法定罪处罚。所以,挪用公款属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属于刑事犯罪行为。
那么被抓获挪用公款的人员将面临的判决结果又是怎样的呢?根据法律规定,被抓获挪用公款的犯罪嫌疑人如果被定罪,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具体处罚措施根据被挪用的公款数额、作案情节等事实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挪用公款金额较大的犯罪行为将被定为重罪,刑期较长,甚至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而挪用公款金额不大的犯罪行为将被定为轻罪,刑期较短,最长不超过5年。
总之,如果被抓获挪用公款,那么犯罪嫌疑人将面临刑事审判和判决。一旦被定罪,将会面临严重的刑罚。当然,在司法程序中,犯罪嫌疑人还有可能逃过一劫,通过检察院和法院的审查和审判,最终得到更轻的刑罚或者无罪释放。但无论如何,挪用公款都是一种败坏社会风气的行为,必须被严格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