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指的是个人或机构以非法手段占用公共财产的行为。在中国,挪用公款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触犯刑法的程度取决于挪用的金额及其情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情况下,属于贪污罪;而挪用金额较小的则属于挪用公款罪。
贪污罪是指公职人员在职务活动中,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收受贿赂或者非法占有国家机关的公款、公物、公用财物等行为。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情况下,也属于贪污罪,数额较大是指金额在十万元以上。
而挪用公款罪是指公务员、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员、工人等单位的职员,非法占有单位公款、公物或者其他财物,数额较大是指金额在三万元以上,不足十万元的则视为挪用公款罪。
从刑法角度来说,挪用公款罪的量刑要轻于贪污罪,但都属于犯罪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挪用公款的后果极其严重,不仅严重侵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会给施罪者带来不可挽回的生命变故,因此我们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行为,时刻遵守法律红线,共同营造和谐幸福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