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是指农村住户在集体经济组织或国家土地补偿下取得的土地,在农村常常作为家庭住房、生产生活用房、经济作物种植等用途。由于历史原因,宅基地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归属、土地流转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甚至存在明显的违法违规现象,给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了阻碍。因此,解决宅基地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加大了对宅基地确权登记的力度。2018年,全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全面启动,2019年年底,全国农村已完成80%的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2021年上半年,我国将继续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必须在今年底前完成全部确权登记。
今年的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摸底调查阶段,从4月1日至9月30日,各地将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宅基地摸底调查;第二阶段为核验登记阶段,从10月1日至2021年12月底,将对摸底调查结果进行核实、确认,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同时,各地将建立健全宅基地使用权登记资料保管制度,确保资料的安全与完整性。
宅基地确权登记的开展将有效保护宅基地权益,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促进乡村经济的振兴,同时有利于土地合理流转,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农民的收益水平。随着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的逐步完成,将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