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在判刑时一般都会被视为特别严重的情节。因此,即使挪用公款数额较小,也很难被判缓刑,更何况如果涉及数额较大的情况,一般来说是不可能判缓刑的。
在判刑时,法院会根据不同的情节对犯罪行为进行判断和认定,包括犯罪的主观恶性、社会危害程度和数额大小等。对于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情况,法院通常会认为这是一种特别严重的犯罪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公共利益,还可能给社会带来较大的财产损失。因此,即使被告人认罪态度好、具有部分自首情节,也难以减轻惩罚,更不用说判缓刑了。
另外,判刑时还会考虑被告人是否属于多次犯罪嫌疑人、是否涉案金额数次累加等因素。如果是多次犯罪或者数额累积较大,那么判刑的力度也会更重,基本上不可能判缓刑。
因此,对于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来说,判决更可能是有期徒刑,且刑期可能很长。当然,如果被告人能够积极赔偿挪用的公款,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并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那么在刑期缩短、减免等方面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处理。但是,缓刑仍然是不可实现的,在判刑时仍需要认真考虑犯罪嫌疑人的全部情况。